现行位置 | 索书号 | 状态 | 说明 | 到期日 | 条形码 | 馆藏预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25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26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27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28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29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0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1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2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3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4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5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6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7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8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39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0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1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2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3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4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5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6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7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8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49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0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1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2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3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4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5 | ||
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(含文学)库 | I262/6 | 可用 | 3 | 352005038956 |
所有预约: 0
吕叔湘在序言中介绍,选辑《笔记文选读》的动机是要给初学文言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。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,只是遇有可写,随笔写去,是“质胜”之文,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,于语体较近,学习起来比较容易。所选的笔记文,或写人情,或述物理,或记一时之谐谑,或叙一地之风土,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。全书共收笔记九种(《世说新语》《梦溪笔谈》《老学庵笔记》等),选录近百则。每篇之后附注解,于常见词语用法随时提示。另附“讨论”,除一部分和词句的义蕴有关外,大率以引发读者的经历见闻和所读文字相印证为宗旨,希望能帮助养成一种比较良好的读书习惯。
此馆藏没有评论。